好老师——王红梅
青蓝赋能,教学中相长
王红梅,现任2022级4部语文教师兼备课组长。她一步一个脚印,扎根课堂,深耕课堂,问道课堂,将点滴知识润物无声地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以耐心、细心呵护陪伴学生的成长,以严爱相济、勤抓细管的理念来促进学生的进步。王红梅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备课组长、首席学科组长,获得寿光市优秀教师、高中段语文学科带头人,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潍坊市政府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自我成长的探索者。教学中,王红梅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教研中,王红梅一直秉持着坚持学习、逐步提高的理念,追求自我超越。她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力求打造高效课堂;她积极向身边教师汲取宝贵经验,不断提升自我;她巧妙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优势,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掌握语文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任教多年,王红梅始终秉持着“教文化,更教做人;学语文,更学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她深知,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多年积累的育人经验,让王红梅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成绩下降时一句温暖的鼓励,困惑时一句善意的指导,懈怠时一句严厉的规劝,进步时一句由衷的赞叹……王红梅老师这些一点一滴的行动,尽显出对学生的拳拳爱心。课上的互动与课下的交流,织就了寻常的每一天,照亮了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让知识的传递与智慧的碰撞成为一场美妙的旅程。
肩扛使命,勤耕“传”“帮”“带”之田。在学校青蓝工程平台的牵线搭桥下,本着在工作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原则,王红梅有缘和青年教师韩宝玲“师徒”结对,成为了“师傅”。在王红梅眼中,“师徒”结对更像是一种促进与完善,需要自己以身作则,传承美德,传授经验,做好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她和韩宝玲老师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并且鼓励宝玲老师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时刻不忘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彼此赋能,共促教学相长。在师徒两人不断地开展方法交流、思想碰撞、经验总结的互勉共进下,宝玲老师参教一年快速成长为游刃有余的教学新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深明道理。行走在学习的路上,会有力量,会更显魅力。
好老师——姜晓敏
青蓝赋能,践行中思索
姜晓敏,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现任2024级3部地理教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从教故事是对这一道理最生动的诠释。工贵其久,业贵其专。自参教以来,姜晓敏始终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并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寿光市教学质量优胜个人等荣誉称号。
教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姜晓敏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素质,这样才能担当起教学、教研等各种重任。这些年,她坚持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并重,业务上向名家、同事学习,汲取他们的先进教育经验,借鉴他们成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姜晓敏携手同辉,积极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根据学校的安排,姜晓敏在青蓝工程中成为李翠艳的师父,共炼教师研究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李翠艳老师研究生毕业,自身素质非常高,在教学工作中,师徒俩经常交流。作为师父,姜晓敏总是主动为李翠艳提供各种建议,一次次听课,一次次评课,一次次修改,再一次次打磨,她尽心尽力做好年轻教师成长道路上“帮一把、扶一把、推一把”的良师益友。在这种优良的教研氛围中,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李翠艳迅速成长,所教班级的成绩非常优秀。经过几年的磨炼,李翠艳成功跻身为优秀骨干教师行列。
心有繁星,沐光而行。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姜晓敏老师始终没有间断为自己充电,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看书查资料,钻研教材,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争取让自己的各方面素质都有提高,优中求优、强中更强。
好老师——韩宁
青蓝赋能,耕耘中提升
韩宁,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参教,现任2023级4部语文组备课组长及36、38班语文教师。从教15年,她始终保持对教育的赤子之心,为学校教育贡献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她先后获得寿光市优质课二等奖、寿光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潍坊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荣获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一中优秀备课组长等称号,并在2015年潍坊市组织的微课作品征集中获得一等奖。韩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全国教育科学生命规划国家级课题研究中担任实验教师,获得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她多次在各级教研室组织的培训活动中讲示范课与交流发言,并参与到潍坊市教科院与寿光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材料的编写中,扎扎实实育人,勤勤恳恳研究。
“跨过高考那道门,就能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韩宁老师严格督促每一个学生,要求他们脚踏实地学稳、学好基础知识。在韩宁的引导下,孩子们深知,学习不能停留于现下的成绩,要把眼光放长远,立志考名校。“我的学生优秀,我必须增强知识储备,与他们一起成长!”三尺讲台,四季轮转,从教15年来,韩宁一直保持着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新高考改革之下,她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虔诚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常规备课一笔一划,密密麻麻的标注,是她潜心研究的结果。作业批改上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是她鼓励学生的见证。
2004年韩宁毕业于寿光一中,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参教,对寿光一中有种与生俱来的归属感。韩老师不仅是一位教学能手,她更是一位心灵导师。她坚持“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的教学理念,从不吝惜对学生的鼓励和赞美,善于在课堂中抓住一切机会,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话语等形式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总是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表现。她深知爱心成就教育。相比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拘谨“谈话”,她更喜欢课前或课下在教室里站一会,与他们放松交谈、看他们开心嬉戏。因为她爱学生,接纳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被学生亲切的唤作“女神”“宁姐”。
2023年,缘分使然,她和新入职的董慧敏老师结为师徒。在韩宁老师看来,“传帮带”的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责任的传承。一年来,韩宁老师把自己的“教学锦囊”不遗余力的传授给董慧敏老师,从最基本的上课时间控制、流程设计,到教案的准备、讲课的技巧等等,手把手复刻给还是“新人”的董老师。但她嘱咐董老师,拿到手的经验要取长补短,而不是生搬硬套,刻意模仿。当你备好课再请教师父或其他老师时,才能从经验中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韩宁老师的传帮带下,聪慧勤勉的董慧敏老师拔节成长,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崭露头角,跃升为学校“教坛新秀”。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韩宁老师以“心”携“新”,她将和董慧敏老师携手共进,并肩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努力的奋斗,在教育的旅程上行稳致远。
好老师——葛翠芹
青蓝赋能,理论中寻力
葛翠芹,中共党员,大学本科,2008年参加工作,现任2022级英语大备课组组长及9班、10班英语教师。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党员教师,她时刻牢记党的教诲,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用平凡坚守培育桃李,用无言大爱谱写丹心,以严谨务实的作风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育人使命。曾获“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寿光市优秀共产党员,寿光市教学成果奖,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并多次获得校级荣誉。
教育家于漪先生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就是成长的最佳途径。自参教以来,葛翠芹在优秀教师张秀香、李清花、张俊红等前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她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敬业奉献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她。她是学生家长的“知心人”,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更是孜孜不倦的“追梦人”。课堂下、教研时,她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在课堂上、工作中,她关注每位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手把手指导学生英语学习,解疑答惑,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成绩,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躬身教改,以研促教。青蓝相携,传承匠心。自2019级始担任备课组长以来,为精准把握高考方向,明晰英语高考命题特点,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她带领学科组老师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学习各位专家的教学、备考经验,借鉴他们在词汇识记、阅读教学、写作提升等方面的细致做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勇于创新。“独行速,众行远”,英语教学组内教师通过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整合重点知识结构,互启共识、共享共学、对标共思。去年,缘于学校的“青蓝工程”,葛翠芹与王玉洁正式结对成为“师徒”,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互动等多个方面给予其宝贵的经验和支持。在葛翠芹倾囊相授的同时,王玉洁亦虚心好学,努力汲取经验与智慧,快速成长。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如今年轻的王玉洁已成长为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从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变为“有生力量”。
在葛翠芹看来,“‘青蓝’相传不仅是一种职业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中,我逐渐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的深厚意义,并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学生与同事。”
好老师——王尚红
青蓝赋能,引领中促进
王尚红,毕业于聊城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2002年从教,现担任2024级1部数学备课组组长,2024级7班数学教师。在2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她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从教历程中,先后荣获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备课组长、寿光市数学科优质课一等奖、寿光市数学科教学能手、山东省一师一优课省优课等荣誉称号。
2002年,王尚红老师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日复一日,春去秋来,教学生涯晃眼间过了二十余载。问起迄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王尚红老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的她循循善诱,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学生讨论问题,与学生打成一片,亲和幽默的教学态度、形象的引喻和变繁为简的简便方法,让学生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字符号有了探索的兴趣,不再对难题畏惧而无从下手。她的学生这样说,王老师总是可以总结出数学题里许多可以直接套公式出结果的简便方法,既好记又得分,这种小技巧小窍门往往可以在考试中出奇制胜,赢得学生们一致好评。
王老师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它渗透在每日的校园生活中,学校和班级活动的浸润中。课余时间,她的办公桌周围往往会围着一圈学生探讨问题,而王尚红也乐此不疲的为同学答疑解惑。每当有人开玩笑似的问她,课上课下为啥都这么忙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一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嘛。没有差学生,只有懒学生,只要肯学,都乐意教。”寥寥数语却蕴含真理。
教育不是一种强行的改变,而是一种心灵的浸润。学生成绩下滑时,有她字字真切的劝慰;夜幕中,有她坚持完成学生成绩分析的身影;课堂下,有她与同事讨论教学方法时的严谨……无数个真真切切画面,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颗向上的种子。对学生如此,对年轻教师亦如此。办公室里,王尚红与青年教师王丽坤一起探讨问题,指导她如何依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如何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对师徒埋头切磋、研讨教法的场景,成为师道薪火相传的最美诠释。正因如此,王丽坤所教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表现荣获了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王尚红助力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功成才,而她提起这些,她的话总是谦逊朴素:“百年育树,十年育人,我们老师只是帮助和引导,要真正的成才,还是要靠着学生们自己的努力。”
好老师——杨静
青蓝赋能,携手中并进
杨静,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24级生物大备课组组长,2024级24班、25班、26班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有着14年教龄的老师,她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她先后获得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市教学成果奖、寿光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在2023-2024学年度获得学校高考特别贡献奖。
从寿光一中毕业,再回寿光一中任教,杨静对母校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自踏入教育行业以来,她一直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探索、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高中生物知识范围广,拓展深度大,有很强的知识体系,所以高中生物的学习,既要知识记忆准确,更要概念融会贯通,应用灵活多变,因此她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从而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钻研,勇攀高峰。
教育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较大,杨静根据学生的课程掌握程度,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指导教育。为优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也会加强对边缘生的补差补缺的工作,同样对学困生会针对其学习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矫正,在每一次测试后单独与每一位学生一起进行问题分析,拟定目标。课上时间紧张,杨静就利用晚自习、大课间给弱科学生单独讲题,一对一辅导,力争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师徒结对传帮带,亦师亦友匠心承。作为备课组长,杨静不仅自己钻研业务知识,更主动带领生物组全体教师共同钻研。在学校“青蓝工程”结对子活动中,她担任宋迪老师的师父,成为她教育生涯上的“领路人”。她指导宋迪如何巧妙备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她同宋迪老师一起,备课、磨课、试讲……让宋迪充分建立起为人师者的信心。受师父杨静的影响,宋迪潜心钻研,不断创新,2024年高考,宋迪老师所教班级在同类组合中成绩名列前茅,荣获2023-2024年寿光一中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全力以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因为它需要教育者怀着善良的心去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和领路人,只有用善良的心对待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温暖与双向奔赴的美好。